×
[PR]上記の広告は3ヶ月以上新規記事投稿のないブログに表示されています。新しい記事を書く事で広告が消えます。
今天风很大所以不担心蚊子的事
云彩飘的很慢
麻辣烫很难吃,但是买了水果
指尖不麻了,心跳总算缓和下来
风真的很大
白天就看着外面很大风,但是想着原本的安排,所以一直画完为止
不在明后天把东西寄掉的话,可不行
但我不管是收拾包裹还是叫快递,都觉得麻烦紧张,很奇怪不是吗
啊,月亮露出来了,真好看
我是不是,给自己太多恶言了呢
如果现在这样平静的时刻不算心情好的话,那什么才算呢
啊,结果还是被咬了,真是破坏气氛啊
回家吧
我可是,很厉害的
云彩飘的很慢
麻辣烫很难吃,但是买了水果
指尖不麻了,心跳总算缓和下来
风真的很大
白天就看着外面很大风,但是想着原本的安排,所以一直画完为止
不在明后天把东西寄掉的话,可不行
但我不管是收拾包裹还是叫快递,都觉得麻烦紧张,很奇怪不是吗
啊,月亮露出来了,真好看
我是不是,给自己太多恶言了呢
如果现在这样平静的时刻不算心情好的话,那什么才算呢
啊,结果还是被咬了,真是破坏气氛啊
回家吧
我可是,很厉害的
PR
今天在讨论第三部BL漫画的时候讨论了信任的话题
信赖与安心一直是我非常重要的情感判断基础,所以被突然打破使我不得已不断的争论下去
老实说,只是一点点很细微的感情就可以,无脑的完全托付那种事稍微有经验的人都不会轻易做,这不是定义的问题,是一个人是否成熟的标准而已
但,信任的心情哪怕只有存在一天,都是100%令人安心舒适的东西才对
身为常人,实在非常惧怕【不能完全相信你】这种说辞
因为他基本意味着【我完全不相信你】
对,就是这个差异吧。
纯粹的定义在现实中不存在,到底有什么意义呢,一个绝对的科学真理般的衡量标准?还是单纯的在描述脑子不好的人?
更况且,极端环境下产生的绝对信任,也是基于极端环境而已,到了其他的环境,人总会改变为自己的新生活方式,信任的度量也要重新考虑才对。人与人之间的误会和背叛和悲伤大多也来自于此吧。和平之后的变化,富裕之后的变化,等等。
我啊,觉得自己现在介于什么价值观的中间,也许是我高估了自己,但我努力想理解更丰富的那边。因为在现实环境中更有用,也便于接触更广阔的世界。
纯粹信任的人际圈不是不存在,但是他们太狭窄了,即便合作,也很容易在面对外力时因为过于单纯而失败。
更有权利,更有钱,更有地位的人,比更卑微穷困低下的人,要难被常人理解的多。因为人有同情心。虽然人也慕强,但慕强的人跑的太快。人也容易嫉妒。向下比时自己往往受到安慰,向上比时往往感受到仇恨与不公。
我觉得自己,一直更能体会上级者的心情,但又被等级规则束缚着,永远无法使自己接触他们。因为【越位】的事情我是不会去做的,哪怕是同级别中。他人的专业我信任他人,所以不多插手。事实证明这样的信任也是无效的,没法为我带来最好的结果。是不是最差的呢,我不清楚。我觉得不是。
而有效的交流,是必须学会越位的。
面对上级的紧张,我不知道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学会的,又或者单纯的不具备那个能力。可能最后这点比较多吧。加之多年的积累,所以不会的事情就会越来越陌生而已。
但我可以试着体会和了解,所以我不会单纯的相信他们就是恶势力,那太容易双标了。
一对多的交流也一样。如果多人的环境里有一人会让我觉得不自在,我就会选择沉默。
一对一则简单的多。
脆弱,怕丢人。反应也慢半拍,还容易被挑拨。
弱点。但我依旧希望自己能哪怕多前进一级,欲望也好,追求也好。
总比一直活在恐惧不安中,靠信任的几个人来保护自己好得多。不是我不信任他们,而是信任是分情形的。100%相信对方会同情自己,和100%相信对方能促进自己是两回事。但不能说不信任对方。也不能说不完全信任对方。
为什么要为这种事情争论呢,是我在焦虑,还是处于好奇?或者想求得共识?
求得共识是一件很微妙的事情
如果说理解一下的话,那第一秒就能说我理解的。
两三句话就能表明我们的共同重点所在,就此就能打住了。
继续争论本身就基于信任,即使争论也不会被立刻判断为三观不和拉黑再见的信任。
只不过跟不同的人,争论的方式也很不一样。
很多时候,都会陷入重复的境地,搞不清楚自己到底在说什么了。
有一件事我觉得很重要
争论表明了自己对这件事的所有权,自己是这件事的主人之一。
不然何必据理力争?
虽说这样相信着,但我还是会害怕。害怕惹怒他人或者自己的印象更低。脆弱。
脆弱。
对自己说【绝对做得到】是没有用的
任何简单的口号都是没有用的,除了心理安慰毫无用处。
有用的考虑都是复杂的,没有绝对胜利的情况,充斥着乐观和悲观的。
我本来打算今天画完图,但没有,我其实很难过,但如果不去睡觉,明天就起不来了
我很难过。难过到又开始拼命点外卖。
我很焦虑,焦虑到想把事情不断拖延。
我很害怕,害怕到想对人说是我不对我的错你没有生气吧。
这么弱的自己,到底是怎么能给更弱的人我似乎很强的印象的?
好的好的,不断说自己弱本身也是自大。
但我绝对还很弱。想要变强的话,需要面对的事,不能逃避的事,必须去思考的事,还有很多很多。
单纯并不是什么好事。也许会吸引人来保护自己没错,但把全部的信任都丢给保护者而成为纯粹被动的一方,绝不是稳妥的考量。绝不会令人感到安心。
信赖与安心一直是我非常重要的情感判断基础,所以被突然打破使我不得已不断的争论下去
老实说,只是一点点很细微的感情就可以,无脑的完全托付那种事稍微有经验的人都不会轻易做,这不是定义的问题,是一个人是否成熟的标准而已
但,信任的心情哪怕只有存在一天,都是100%令人安心舒适的东西才对
身为常人,实在非常惧怕【不能完全相信你】这种说辞
因为他基本意味着【我完全不相信你】
对,就是这个差异吧。
纯粹的定义在现实中不存在,到底有什么意义呢,一个绝对的科学真理般的衡量标准?还是单纯的在描述脑子不好的人?
更况且,极端环境下产生的绝对信任,也是基于极端环境而已,到了其他的环境,人总会改变为自己的新生活方式,信任的度量也要重新考虑才对。人与人之间的误会和背叛和悲伤大多也来自于此吧。和平之后的变化,富裕之后的变化,等等。
我啊,觉得自己现在介于什么价值观的中间,也许是我高估了自己,但我努力想理解更丰富的那边。因为在现实环境中更有用,也便于接触更广阔的世界。
纯粹信任的人际圈不是不存在,但是他们太狭窄了,即便合作,也很容易在面对外力时因为过于单纯而失败。
更有权利,更有钱,更有地位的人,比更卑微穷困低下的人,要难被常人理解的多。因为人有同情心。虽然人也慕强,但慕强的人跑的太快。人也容易嫉妒。向下比时自己往往受到安慰,向上比时往往感受到仇恨与不公。
我觉得自己,一直更能体会上级者的心情,但又被等级规则束缚着,永远无法使自己接触他们。因为【越位】的事情我是不会去做的,哪怕是同级别中。他人的专业我信任他人,所以不多插手。事实证明这样的信任也是无效的,没法为我带来最好的结果。是不是最差的呢,我不清楚。我觉得不是。
而有效的交流,是必须学会越位的。
面对上级的紧张,我不知道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学会的,又或者单纯的不具备那个能力。可能最后这点比较多吧。加之多年的积累,所以不会的事情就会越来越陌生而已。
但我可以试着体会和了解,所以我不会单纯的相信他们就是恶势力,那太容易双标了。
一对多的交流也一样。如果多人的环境里有一人会让我觉得不自在,我就会选择沉默。
一对一则简单的多。
脆弱,怕丢人。反应也慢半拍,还容易被挑拨。
弱点。但我依旧希望自己能哪怕多前进一级,欲望也好,追求也好。
总比一直活在恐惧不安中,靠信任的几个人来保护自己好得多。不是我不信任他们,而是信任是分情形的。100%相信对方会同情自己,和100%相信对方能促进自己是两回事。但不能说不信任对方。也不能说不完全信任对方。
为什么要为这种事情争论呢,是我在焦虑,还是处于好奇?或者想求得共识?
求得共识是一件很微妙的事情
如果说理解一下的话,那第一秒就能说我理解的。
两三句话就能表明我们的共同重点所在,就此就能打住了。
继续争论本身就基于信任,即使争论也不会被立刻判断为三观不和拉黑再见的信任。
只不过跟不同的人,争论的方式也很不一样。
很多时候,都会陷入重复的境地,搞不清楚自己到底在说什么了。
有一件事我觉得很重要
争论表明了自己对这件事的所有权,自己是这件事的主人之一。
不然何必据理力争?
虽说这样相信着,但我还是会害怕。害怕惹怒他人或者自己的印象更低。脆弱。
脆弱。
对自己说【绝对做得到】是没有用的
任何简单的口号都是没有用的,除了心理安慰毫无用处。
有用的考虑都是复杂的,没有绝对胜利的情况,充斥着乐观和悲观的。
我本来打算今天画完图,但没有,我其实很难过,但如果不去睡觉,明天就起不来了
我很难过。难过到又开始拼命点外卖。
我很焦虑,焦虑到想把事情不断拖延。
我很害怕,害怕到想对人说是我不对我的错你没有生气吧。
这么弱的自己,到底是怎么能给更弱的人我似乎很强的印象的?
好的好的,不断说自己弱本身也是自大。
但我绝对还很弱。想要变强的话,需要面对的事,不能逃避的事,必须去思考的事,还有很多很多。
单纯并不是什么好事。也许会吸引人来保护自己没错,但把全部的信任都丢给保护者而成为纯粹被动的一方,绝不是稳妥的考量。绝不会令人感到安心。
今天带着一大家上地铁,以及回来后的逛外滩,明天上午也要陪着一起
稍微麻烦了一点不过也还好。但其实可以有更好的方案的比如说住在市中心,算了。
今天现在也莫名的不安
1年后会怎样呢
一年半后回到南京吗
那如果养了小动物又怎么办呢
我也是杞人忧天,净想些还没发生的事情,但是规划就是规划
小动物当然更重要
如果能好好发展的话就好了
只是自己那套来赚钱虽然不是不可,但我不想止步于此,好奇心驱使着我
如果不是抱着很大的成功几率本身也不会做
至少成功的标准也不能立得太高
健康就是成功
但因为非常的理想有趣,所以如果证明走不通的话,会让我很难过吧
啊只能选不够理想不够有趣的了吗,这样。
或者更难过的是,果然足够理想和有趣的事情,我配不上啊
这样。
恢复在为了这件事而营造出的自信时,可能要挺困难的吧。
所以不管怎么样希望他平顺的发展下去,自然而然的展开就好,自然而然的话,也许就是出现了更好的选择也说不定,自己也不会觉得哪里不甘和浪费。
而这一切的根源,在于人际
稍微麻烦了一点不过也还好。但其实可以有更好的方案的比如说住在市中心,算了。
今天现在也莫名的不安
1年后会怎样呢
一年半后回到南京吗
那如果养了小动物又怎么办呢
我也是杞人忧天,净想些还没发生的事情,但是规划就是规划
小动物当然更重要
如果能好好发展的话就好了
只是自己那套来赚钱虽然不是不可,但我不想止步于此,好奇心驱使着我
如果不是抱着很大的成功几率本身也不会做
至少成功的标准也不能立得太高
健康就是成功
但因为非常的理想有趣,所以如果证明走不通的话,会让我很难过吧
啊只能选不够理想不够有趣的了吗,这样。
或者更难过的是,果然足够理想和有趣的事情,我配不上啊
这样。
恢复在为了这件事而营造出的自信时,可能要挺困难的吧。
所以不管怎么样希望他平顺的发展下去,自然而然的展开就好,自然而然的话,也许就是出现了更好的选择也说不定,自己也不会觉得哪里不甘和浪费。
而这一切的根源,在于人际
这几天去了几个博物馆,昨天很累,回来就睡着了。夜里10点到5点是失眠的
我可能有时候会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吧,想想我家人似乎也可能都有。
于是看了看招行信用卡的保险,没什么很实用的
把疯子那本书磨磨蹭蹭的看完了,只能说作者,不, 男主真是一个失眠的可怜人。之所以好奇的看下去是因为封面虽然可怕且哗众取宠,作者和文风却并不,感觉还是可以稍微了解一下。
然后今天在知乎看了反社会人格感受的自述,的确,基本是挺准确的,除了答主本身还是个小孩子——还有点爱显摆,以外。评论里那位说着可怕的话的人也许只是利用网络的不可知在吓唬答主或者只是为了好玩,而答主不管是怎么理解的90%肯定也是在看这个大胆言语的人的乐子。
倘若反社会者——不是那种杀人放火不过脑冲动就做了的精神病——那难道多数都是可以清晰意识到自己与众不同的特征、并且诚实冷静的去面对自己欲望和缺失的人?那岂不是可以说,反社会几乎都发生在智商较高、无阴影的顺利人生的人身上?那,换个角度,也许反社会的超绝理智才是健康成年人的衡量标准啊——感情用事、无端恐惧,焦虑以及矛盾,都是大部分人存在的不健康、无益于自身的行为啊。如果是无法自控的暴力冲动者,那根本是精神病的范畴,而不是人格了?
知乎上也看过高智商者是否人情淡漠的自述,基本逻辑是很接近的。清晰可控的情感,不为无用之事多付出精力,对人群和道德有着自己的看法。
几乎每个人都可以挑出点心理上的毛病——这也是为什么在没到达吃药的程度之前只需要被安慰大家都常有这种想法就可以使之舒畅。而我们普通人,因为道德约束,会给自己的不良行为找一个借口,让他变得比较正确,这样才能安心,而不是直接承认这件事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对。这不是弱于承认自己无可改变的缺点的反社会低情感者吗?
在和平年代,自我利益优先、和判断利益价值的人际交往,以及效率优先,兴趣主导的行事基准必然是真理。那么,反社会人格者会成为优胜劣汰的主流?
还是说,少数派的优势只有在其是少数派时才能显露出来,看破人群并利用人群的共性凌驾于其上。一旦少数派不再是少数派,那么就失去了可以轻易操控的对象,因为其他人没有因共性而产生的思维漏洞——自己才是具有广泛普遍性的群羊之一——优势也随之消失殆尽?
当思维模式和人格本身都不具有什么独特之处时,也许唯有智商这种对比性质的东西还留存着构建少数派优势人群的能力。
当然就现世而言,反社会的少数派地位还会持续很久。
我可能有时候会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吧,想想我家人似乎也可能都有。
于是看了看招行信用卡的保险,没什么很实用的
把疯子那本书磨磨蹭蹭的看完了,只能说作者,不, 男主真是一个失眠的可怜人。之所以好奇的看下去是因为封面虽然可怕且哗众取宠,作者和文风却并不,感觉还是可以稍微了解一下。
然后今天在知乎看了反社会人格感受的自述,的确,基本是挺准确的,除了答主本身还是个小孩子——还有点爱显摆,以外。评论里那位说着可怕的话的人也许只是利用网络的不可知在吓唬答主或者只是为了好玩,而答主不管是怎么理解的90%肯定也是在看这个大胆言语的人的乐子。
倘若反社会者——不是那种杀人放火不过脑冲动就做了的精神病——那难道多数都是可以清晰意识到自己与众不同的特征、并且诚实冷静的去面对自己欲望和缺失的人?那岂不是可以说,反社会几乎都发生在智商较高、无阴影的顺利人生的人身上?那,换个角度,也许反社会的超绝理智才是健康成年人的衡量标准啊——感情用事、无端恐惧,焦虑以及矛盾,都是大部分人存在的不健康、无益于自身的行为啊。如果是无法自控的暴力冲动者,那根本是精神病的范畴,而不是人格了?
知乎上也看过高智商者是否人情淡漠的自述,基本逻辑是很接近的。清晰可控的情感,不为无用之事多付出精力,对人群和道德有着自己的看法。
几乎每个人都可以挑出点心理上的毛病——这也是为什么在没到达吃药的程度之前只需要被安慰大家都常有这种想法就可以使之舒畅。而我们普通人,因为道德约束,会给自己的不良行为找一个借口,让他变得比较正确,这样才能安心,而不是直接承认这件事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对。这不是弱于承认自己无可改变的缺点的反社会低情感者吗?
在和平年代,自我利益优先、和判断利益价值的人际交往,以及效率优先,兴趣主导的行事基准必然是真理。那么,反社会人格者会成为优胜劣汰的主流?
还是说,少数派的优势只有在其是少数派时才能显露出来,看破人群并利用人群的共性凌驾于其上。一旦少数派不再是少数派,那么就失去了可以轻易操控的对象,因为其他人没有因共性而产生的思维漏洞——自己才是具有广泛普遍性的群羊之一——优势也随之消失殆尽?
当思维模式和人格本身都不具有什么独特之处时,也许唯有智商这种对比性质的东西还留存着构建少数派优势人群的能力。
当然就现世而言,反社会的少数派地位还会持续很久。
昨天正式离职了
我总认为,记忆是十分珍贵的东西,总恨不得留下任何保有记忆的东西而不随便割舍
包括一些可能再也不会用到的东西
比如聊天记录
但是我依旧很想好好保存下来,想哪一天拿出来回顾整理
有些话回头看一遍才能发现漏了哪里
milk太太说了很多关于计划和目的的思考方式
比如说仔细的考虑并且丢掉没必要的纠结部分
不知道的事情就去了解,而不是拒绝思考
我不知道以前自己想过这些没有,我感到非常的陌生和新鲜,时间和对象的原因吧。
可能我对谁说过类似的话,但是我肯定没有那么清晰的界限
而且不管对谁说,我肯定是拒绝长期计划的,我的例子
但其实我应该也是做过长期计划的,唯有把长期计划当做眼前计划来考虑,才能特别可行
和milk说的事情可能也是类似,只不过那个的范畴更广了许多,而一旦我认为超出太远,我就绝对不会去考虑了。尤其是和人际相关的事情
人际的天赋?又或者是思维的天赋?十分令人羡慕
至少我连去思考对方喜好的勇气都没有,我更愿意完全真实的表达自己后,让对方来决定
被动的我
状态好时方能主动吧,想想也是非常少见的情况了。要说的话应该是我每次对什么墙头抱有狂热热情的时候,才会去主动做很多事,然后自然就收获了。我认为这已经是我最好的最珍贵的结果了。但按milk太太说,这样的运气只是E,主动计划过能遇到的运气是A。
我觉得不可思议
对了,我也顺便想到一件事
我总是只愿意结识比自己弱的人
我不知道要怎样和强者交流,他们令我畏惧,我也不想去了解他们。我更愿意当自己变强后自然的被强者邀请,以及那种时候我未必是在弱者的一方
钉钉虽然是我的心友我也非常信任她的判断,但从行动力来说她是比我还弱的
milk则是伪装成了和我相仿的弱者和我熟识起来
其他人都是比我弱的人
(的确也有和我差不多程度并且某些方面远超于我的朋友,但都并没深入交流过也没有深入交流的需求,以及在思维回路的高度上,并没有拉开很大的差距)
我不知道要怎么突破这个人际圈,要说羡慕,要说不甘,也是羡慕别人可以遇到更强更好的人进行更高的交流。
而人与人的交流总是平等才行,所以能与更高者交流,首先要让自己看起来也有那个高度的资格
要让自己的思维足矣与强者接轨
这么说,我总是习惯性的将思维与比自己弱的人接轨。可能是出于熟悉的同理心
但我试过了,我不喜欢呆在唯有自己做鸡头的地方,我那时候不会认为自己是凤,对比出的自信心是无效的
我呆在凤尾时,则把自己与主流人群划出了绝对的界限。毕竟学习很难,做不到就是做不到,让我在学业的压力中思考人生中什么是需要的什么是不需要的?别闹了。能熬过一期,是一期。能想到的只有,只要努力做了题海,应该就能会了。但我更想去玩,所以我放弃了。也许从更广的范围来看,很多都是没必要去每样都花那么多精力去学去做的,但是我怎么可能知道这件事呢?既然只有题海和熟悉才能学得会,那就只有这一条路而已,我没有去做题海,所以我也输的非常理所当然。把上课或暑假作业的时间用来做更多的事情?我都不知道还有什么事情。比如说读书,我也不知道那些我根本没兴趣的中国名著列表或流行读物以外的东西
每每思考这些时,就会感受到人生的差异之大,而且从一开始就产生了巨大的差异,越行越远。
但我们却能在今天接触和交流
如果让我归功,我会归功在自己爬墙头的热情上,归功于同人的世界
所以即使接触到,也只是从一个非常细小的点开始,剩余的冰山的全部,都那么陌生,那么的新世界。就算是普通的语言,也是从未接触过的。
反过来说,与我熟起来的弱者一方,就是非常擅长去接触强者的人,也有可能是她们本身太弱了所以在成长中学会了这一点,但这的确是我完全不会的部分
于强于弱,我都是一个被动的人
我不知道自己是正处于思考的巅峰,现在已经用了我120%的能力来让自己接触强者的世界。
还是处于思考的开端,如果能从启迪中进步下去,也许会变成更强的人
我不敢妄下判断,但也许两者皆是
细数自己前几年间的经历,也是各种想想都不可思议的事情都做过了,都是我自己现在也惧怕的事情,也都解决掉了。那么多可怕的事情,不得不面对的时候,就只能让自己处于百分百的活跃状态,每一秒都利用起来,然后解决掉,然后遗忘掉。
的确,如果计划过并做到了,可以自豪的说一句不愧是我吧,这种对自己判断力和执行力的极大赞赏,我似乎从未做过。我只赞赏过自己的抓住机会和应变力,即使完全没有计划过的遭遇,也可以很快冷静下来去想怎么解决,但是从一开始就计划到并且给了解决方案?那种事情我做不到的吧。毕竟任何计划如果要考虑周全必然要接触到人,必然要考虑到与人的交流,到这个部分的时候,我只想停下,不想继续。
应该不止是交流的部分。有些为了人际而准备做的事,比如说答应要画的东西,也很容易成为我永远不会实现的便签条。如果能遗忘,就让它消失,而不是立刻解决获得理想的,没有罪恶感的结局。
一直一直以来,都是这样
如果翻到学生时代感到日复一日罪恶感的日记,一定也是因为这样吧
与强者交流,会超出承受范围过载然后跌的很惨,还是变的更强?我不知道。
其实应该是可以知道的。很多事情明明自己都知道,程度,等级,位置。但自己从不相信自己。
自己对自己说了,我不知道,然后把最好和最坏都当做同样分量,同样几率的事情来思考,碰撞起矛盾后,让自己彻底的放弃去判断的决心。不判断,不负责。
我应该知道的,我怎么会不知道呢。没有人比自己更全面的思考过自己的事,所以只有自己才可能是最清楚程度,等级,和位置的那个。为什么要把完全冷静思考时的自己,比作混乱的,缠绕于情绪无法自拔的人呢。明明不是,为什么总觉得自己【可能是】,认为自己没有判断力,然后放弃判断呢,这种心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如果在弱者中,或者陷于平凡而愚蠢的事情中,纠结于不自信的情绪中,让我觉得开心和快乐的话,也就算了,但我并未觉得快乐,所以那不应该是对的。
我想要尝试更多的可能性。【如果】我不再习惯于自己那些长久积累而来的弱点,【如果】我不是在原本那个只能学会那样思考的环境里生活
会是怎样的展开呢?
我总认为,记忆是十分珍贵的东西,总恨不得留下任何保有记忆的东西而不随便割舍
包括一些可能再也不会用到的东西
比如聊天记录
但是我依旧很想好好保存下来,想哪一天拿出来回顾整理
有些话回头看一遍才能发现漏了哪里
milk太太说了很多关于计划和目的的思考方式
比如说仔细的考虑并且丢掉没必要的纠结部分
不知道的事情就去了解,而不是拒绝思考
我不知道以前自己想过这些没有,我感到非常的陌生和新鲜,时间和对象的原因吧。
可能我对谁说过类似的话,但是我肯定没有那么清晰的界限
而且不管对谁说,我肯定是拒绝长期计划的,我的例子
但其实我应该也是做过长期计划的,唯有把长期计划当做眼前计划来考虑,才能特别可行
和milk说的事情可能也是类似,只不过那个的范畴更广了许多,而一旦我认为超出太远,我就绝对不会去考虑了。尤其是和人际相关的事情
人际的天赋?又或者是思维的天赋?十分令人羡慕
至少我连去思考对方喜好的勇气都没有,我更愿意完全真实的表达自己后,让对方来决定
被动的我
状态好时方能主动吧,想想也是非常少见的情况了。要说的话应该是我每次对什么墙头抱有狂热热情的时候,才会去主动做很多事,然后自然就收获了。我认为这已经是我最好的最珍贵的结果了。但按milk太太说,这样的运气只是E,主动计划过能遇到的运气是A。
我觉得不可思议
对了,我也顺便想到一件事
我总是只愿意结识比自己弱的人
我不知道要怎样和强者交流,他们令我畏惧,我也不想去了解他们。我更愿意当自己变强后自然的被强者邀请,以及那种时候我未必是在弱者的一方
钉钉虽然是我的心友我也非常信任她的判断,但从行动力来说她是比我还弱的
milk则是伪装成了和我相仿的弱者和我熟识起来
其他人都是比我弱的人
(的确也有和我差不多程度并且某些方面远超于我的朋友,但都并没深入交流过也没有深入交流的需求,以及在思维回路的高度上,并没有拉开很大的差距)
我不知道要怎么突破这个人际圈,要说羡慕,要说不甘,也是羡慕别人可以遇到更强更好的人进行更高的交流。
而人与人的交流总是平等才行,所以能与更高者交流,首先要让自己看起来也有那个高度的资格
要让自己的思维足矣与强者接轨
这么说,我总是习惯性的将思维与比自己弱的人接轨。可能是出于熟悉的同理心
但我试过了,我不喜欢呆在唯有自己做鸡头的地方,我那时候不会认为自己是凤,对比出的自信心是无效的
我呆在凤尾时,则把自己与主流人群划出了绝对的界限。毕竟学习很难,做不到就是做不到,让我在学业的压力中思考人生中什么是需要的什么是不需要的?别闹了。能熬过一期,是一期。能想到的只有,只要努力做了题海,应该就能会了。但我更想去玩,所以我放弃了。也许从更广的范围来看,很多都是没必要去每样都花那么多精力去学去做的,但是我怎么可能知道这件事呢?既然只有题海和熟悉才能学得会,那就只有这一条路而已,我没有去做题海,所以我也输的非常理所当然。把上课或暑假作业的时间用来做更多的事情?我都不知道还有什么事情。比如说读书,我也不知道那些我根本没兴趣的中国名著列表或流行读物以外的东西
每每思考这些时,就会感受到人生的差异之大,而且从一开始就产生了巨大的差异,越行越远。
但我们却能在今天接触和交流
如果让我归功,我会归功在自己爬墙头的热情上,归功于同人的世界
所以即使接触到,也只是从一个非常细小的点开始,剩余的冰山的全部,都那么陌生,那么的新世界。就算是普通的语言,也是从未接触过的。
反过来说,与我熟起来的弱者一方,就是非常擅长去接触强者的人,也有可能是她们本身太弱了所以在成长中学会了这一点,但这的确是我完全不会的部分
于强于弱,我都是一个被动的人
我不知道自己是正处于思考的巅峰,现在已经用了我120%的能力来让自己接触强者的世界。
还是处于思考的开端,如果能从启迪中进步下去,也许会变成更强的人
我不敢妄下判断,但也许两者皆是
细数自己前几年间的经历,也是各种想想都不可思议的事情都做过了,都是我自己现在也惧怕的事情,也都解决掉了。那么多可怕的事情,不得不面对的时候,就只能让自己处于百分百的活跃状态,每一秒都利用起来,然后解决掉,然后遗忘掉。
的确,如果计划过并做到了,可以自豪的说一句不愧是我吧,这种对自己判断力和执行力的极大赞赏,我似乎从未做过。我只赞赏过自己的抓住机会和应变力,即使完全没有计划过的遭遇,也可以很快冷静下来去想怎么解决,但是从一开始就计划到并且给了解决方案?那种事情我做不到的吧。毕竟任何计划如果要考虑周全必然要接触到人,必然要考虑到与人的交流,到这个部分的时候,我只想停下,不想继续。
应该不止是交流的部分。有些为了人际而准备做的事,比如说答应要画的东西,也很容易成为我永远不会实现的便签条。如果能遗忘,就让它消失,而不是立刻解决获得理想的,没有罪恶感的结局。
一直一直以来,都是这样
如果翻到学生时代感到日复一日罪恶感的日记,一定也是因为这样吧
与强者交流,会超出承受范围过载然后跌的很惨,还是变的更强?我不知道。
其实应该是可以知道的。很多事情明明自己都知道,程度,等级,位置。但自己从不相信自己。
自己对自己说了,我不知道,然后把最好和最坏都当做同样分量,同样几率的事情来思考,碰撞起矛盾后,让自己彻底的放弃去判断的决心。不判断,不负责。
我应该知道的,我怎么会不知道呢。没有人比自己更全面的思考过自己的事,所以只有自己才可能是最清楚程度,等级,和位置的那个。为什么要把完全冷静思考时的自己,比作混乱的,缠绕于情绪无法自拔的人呢。明明不是,为什么总觉得自己【可能是】,认为自己没有判断力,然后放弃判断呢,这种心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如果在弱者中,或者陷于平凡而愚蠢的事情中,纠结于不自信的情绪中,让我觉得开心和快乐的话,也就算了,但我并未觉得快乐,所以那不应该是对的。
我想要尝试更多的可能性。【如果】我不再习惯于自己那些长久积累而来的弱点,【如果】我不是在原本那个只能学会那样思考的环境里生活
会是怎样的展开呢?
明日复明日
03 | 2025/04 | 05 |
S | M | T | W | T | F | S |
---|---|---|---|---|---|---|
1 | 2 | 3 | 4 | 5 |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一块肉
Author:MinyinR
bo内检索
历程